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技资讯网

  • 首页
  • 能源科技
  • 网络科技
  • 食品科技
  • 农业科技
  • 科技前沿
  • 业界新闻
  • 科学探索
  • 数码科技
  • 科技知识
  • 科技成果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探索 >

    暴雨精准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发布时间:2021-02-16 00:34

    火币网   8月11日,一条“12日早晨至夜间本市将有大到暴雨,建议居家办公”的信息在北京人的手机朋友圈刷屏了。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12日,京津冀地区将有一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12日,整个北京都在观云追雨。中午,北京局部地区暴雨姗姗来迟,但与原本想象的有差距,有专家表示,中午的雨还不是主力军。傍晚,北京的雨如期而至,截至记者发稿,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达中雨量级,局地大雨或暴雨。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表示,12日北京降水的主体时间预计比较偏晚,主要是在19时以后。

      准确预报是世界级难题

      北京市气象局专家表示,由于大气系统复杂多变和数值预报本身的不确定性,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局地”在天气预报中并不是一个具体确定的地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预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达到的极端性。

      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蓝渝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制作基于其形成的物理机制,这些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因此需要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研判。

      “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等特点,且对流系统往往发展剧烈,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极端灾害天气。”蓝渝指出,强对流系统在触发和演变过程中,会受到背景天气系统、区域环境条件配置及其变化的多方面影响,与当地地形地貌特征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强对流天气的精细化预报仍是全世界气象专家致力于攻克的领域,对致灾性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仍是巨大难题。”蓝渝说。

      科技元素支撑预警准确率达89%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符娇兰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基本可提前3天左右对强降水落区和强度进行较准确的预报,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

      蓝渝介绍,空地一体的现代化观测网络、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及其释用技术,以及预报员的一线经验,是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主要技术手段。强对流天气的强度、时间等具体精细化预报依赖于以上几方面支柱手段的共同应用。

      “其中,影响预报尤其需要综合考虑特殊地形、地质环境以及城市经济人口分布等多方面因素,极大依赖于现代化客观技术和预报员主观经验的有机结合。”蓝渝解释。

      蓝渝表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有着鲜明的科技元素。首先是空地一体的现代化观测手段,如密集地面自动站网、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网、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的应用。其次是在强大计算资源(超级计算机)的支持下,公里尺度的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及其解释应用。此外,还有基于强对流天气机理认识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客观分析预报技术等。

      符娇兰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3km中尺度模式给强降雨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中央气象台研发的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5km分辨率、时间间隔为逐小时,同时还能根据实况进行滚动更新,不断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暴雨不罕见但今年较异常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此次北方大范围强降雨正处于盛夏季节,最大的特点是南海夏季风向北势力可达到最强。“这意味着南方低层暖湿气流的影响范围可达到最北、强度可达最大,这是此次降雨的一个基本物质条件。”

      此外,由于蒙古气旋和高空冷涡的影响,北方冷空气也相对活跃,活跃的冷空气南下,会遇上北上的季风,引发降雨过程。此外,11、12日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大幅度西进北抬过程。“三者相辅相成,即副高西进北抬、低空南海夏季风北涌、北方冷空气南下,共同造成了北方大范围降水。”张涛说。

      预计15日到17日,北方地区还将有一次降水过程。张涛表示,目前还很难判断15日到17日的降水过程强度是否与此次相当。

      张涛表示,今年降雨表现比较极端,与常年平均状况相比,偏向异常,主要表现在梅汛期的长江流域。此后北方降水过程可能会出现更极端的情况。

  • 上一篇:里程碑式突破!——潘建伟团队解说“九章”量子计算机
  • 下一篇:郑州大学:氢气预警技术有望防范锂离子电池火灾

    相关文章

  • 下一代太阳自适应光学技术让太空“天气
  • 监控太阳能发电阴雨天气如何应对?
  • 地热供暖系统适用居所及优缺点
  • 浙江多地气温突破40度 被戏称实现“集
  • 极寒天气太阳能热水器防冻小常识
  • 家用太阳雨太阳能价格:金色世纪缘太阳
  • 国庆天气:全国大部晴多雨少 后期台风
  • 美国称今年厄尔尼诺或为史上最强:埃及
  • 生活贴士:天气渐热当心太阳能热水器“
  • 楼市天气:合肥下月13万套房源入市 新

    • 郑州大学:氢气预警技术有望防范
    • 暴雨精准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 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经验,区域科技
    • 新突破!河北工业大学与芬兰两高
    • 饶子和院士畅谈“从非典到新冠”
    • 《柳叶刀》子刊:新冠肺炎患者出
    • 1.2亿!复旦大学再获捐赠,将建
    • 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疫情防控智能识
    • 高校占比超42%,文化和旅游部重
    • 这项评估,要求不填写SCI论文数
    • 47所高校60位评审专家!“主动健
    • 教育部公布首批“拔尖计划”2.0

      随便看看

    • 太阳能硅片市场行情周报(119-11
    • 郑州一楼顶太阳能热水器被大风吹
    • 锅炉空调防冻液冷库冷却塔地暖太
    • 木屑颗粒机组再现广州生物质能展
    • 浅层地热能的原理是什么?大量开
    • 太阳能电池原理
    • 平顶山新闻网
    • 透视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 生物质能概念的界定与用途
    • 埃及发现2500年前鳄鱼“木乃伊”
    • 张和民:野化放归是恢复和重建野
    • 地球上猿类遗传密码全部“破译”

    okex
  • 关键词导航:科技、能源科技、网络科技、农业科技、业界新闻、科技知识、网站地图、RSS地图、免责声明

  • Copyright by 2013-2018科技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7008474号